金湖縣金北街道老科協 沈玉波 郭正華
為適應新時期農業形勢發展的需要,摸清種糧大戶的現狀,切實解決種糧大戶種植、收獲、儲存、銷售、收入等方面的問題,培育和發展更多的種糧大戶,促進糧食生產持續發展。10月31日,金湖縣金北老科協開展開展規模種糧收益和政策保障情況的調研。對街道種糧大戶的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考察、算帳分析,座談了解,傾聽群眾期盼,聽取有關建議,對我街道種糧大戶的現狀特點、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提出了建議,并形成了調查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種糧大戶基本情況
我們走訪了2戶種糧大戶,洪圩村李保仁土地流轉承包本村土地330畝,以自己和妻子種植為主,購買農藥、肥料全部是自己做,農忙季節聘請部分人幫忙,今年小麥收成創造了新高,畝產可達1000斤,得益于今年春季雨水調和,特別是小麥揚華灌漿期間氣溫適宜,給麥子養足了身子,加上肥料充足,獲得了大豐收。水稻收成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是今年七、八月份,水稻揚花期間出現了特別高溫,對農作物生長極為不利,產量不高。一年算下來,糧食全部出售,除去承包金、化肥、農藥、人工成本,收入只有10萬元左右;陳渡村潘保銀承包土地200多畝,家里有插秧機、旋田機等大型機械,全部自己種植。同時主要進行農業服務,從水稻種子購買、秧苗培育、插秧等進行全套服務,收取適當的勞務費用。一年純收入15萬元左右。
在走訪的同時,我們還召開種糧大戶座談會,對他們的承包租金、肥料、農藥、人工等農業成本,對農田政策性補貼、農田保險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了解調研。
二、種糧大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田基礎設施差,生產成本高。部分種糧大戶承包的耕地交通不便,農田基礎設施十分薄弱,不僅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而且加大了生產成本。突出表現在:一是路網不配套,機耕路少,無硬化路面,不利于機械運輸與作業;二是無排灌設施,易遭受自然災害;三是曬場小,倉貯條件差,當作物收獲一時難以銷售時,因含水量高,易霉變,如收獲期遇陰雨天往往損失更大。四是環境條件制約了發展機械化作業,加大了生產成本。一種糧大戶反映去年臺風,今年又逢大旱,因基礎設施落后、不完善,不能及時引水灌溉,預計損失達到80萬元。其他種糧大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使種糧大戶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2、資金嚴重不足,融資能力差。一方面,種糧大戶在上繳一定數量的承包費后,往往手中結余資金較少,而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性開支又需要一定的資金,使得資金愈加緊缺,更談不上購買大型農機具;另一方面,目前農村信貸手續復雜,貸款金額小,于是種糧大戶主要通過民間借款,解決資金不足問題,這既加大了生產成本,又影響了投入與產出水平。所以只能就近小面積的流轉外出務工親屬的土地,大部分農戶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有的采取播種季節在個體經商戶賒欠農資,收獲作物后以物抵扣的方法,但同樣需付出高息負擔。資金的限制極大地阻礙了種糧大戶擴大再生產的步伐。
3、生產成本逐年上漲,種植戶收益下降。近幾年來,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價格漲幅較大,年均增長率普遍在10%以上;人工費漲幅達到30%以上,目前農忙季節達到300元/人/天左右;由于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和惠農政策的實施,租地成本年均上漲15%左右,正常的1150元/畝/年,有的高達1430元/畝/年。大家的呼聲是不漲價最好,糧食一漲價,其他的都漲,漲幅比糧食高多了,種植成本大幅增加,糧食價格卻緩慢提升,導致種植戶收益迅速下降。
4、農業保險賠付不到位。種糧大戶非常重視農業保險,由于部分保險政策的不合理直接影響了種糧大戶的投保熱情。去年李保仁的水稻因為臺風,全部倒伏,經過保險公司的勘探,賠付了一部分錢,帳算完,除去自己交的農業保險款外,一畝地只有幾元錢。雖然政策性農業保險在保費上補貼農戶,但是由于保險金額低、免除理賠條件多、理賠周期長等造成農民不愿意投保,降低了農民的投保積極性。
5、糧食銷售問題依然突出,市場風險依然存在。種糧大戶由于沒有曬場和倉儲條件,糧食收獲后必須及時銷售出去,否則易造成霉變等損失隨著糧食市場全面放開,價格趨升,銷售順暢,目前不易出現滯銷積壓,但是大部分種糧大戶的銷售渠道僅靠個體經營戶收購,存在壓級壓價現象,市場風險不容忽視。
6、倉儲建筑和配套設施落后,存在儲量小、條件差、不規范等現象。由于倉儲和配套設施嚴重缺乏,絕大部分種糧大戶沒有晾曬場,種糧大戶農忙時節糧食不經過整曬就銷售,糧食價格受到影響。
三、促進種糧大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1、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要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引入市場,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把農業從家庭分散經營轉向規模經營。一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的有效監督和規范管理,使土地流轉順利健康有序地進行。二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依法、自愿、有償、有序流轉土地,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性和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三要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非農轉移,解放土地對農業勞動力的過度承載,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讓農民有條件、有保障地流出承包土地。
2、加強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和倉儲設施的建設和投入。各級政府應適當增加對農田水利建設和倉儲設施的投入,并建立固定的投入機制,確保水利和倉儲建設、管養有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增強農戶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證農戶種植有效益,儲存有保障。
3、繼續加大種糧扶持力度。注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要在長期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一要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引導農民種植效益高的品種,提高種植大戶的收益;二要繼續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并加大對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降低由勞動力價格、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三要建立穩定增長的支農資金渠道,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機制,為種糧大戶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和更有力的科技支撐,如加大推廣種糧保險,加大賠付的力度;四要堅持扶強扶大政策,對種糧大戶的直接補貼,資金補助向大規模種糧大戶傾斜,加大對帶動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種糧大戶的激勵,實行以獎代補,充分調動種糧大戶的積極性;五要加大對種糧大戶信貸支持力度,增設種糧大戶貸款專項基金,實行貸款貼息,引導大戶加大對基礎設施和農田基本建設的投人,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六要大力培育發展糧食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創立糧食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竟爭能力,保障和增加農民收入。
4、加大對種植戶在銷售和儲存環節的服務和扶持力度。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和新型城鎮化進程,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可借助糧安工程的實施,適時研發適合種糧大戶使用的新型儲糧裝具,各級政府應適當給予補助。在銷售環節,糧食部門應該加強與種植戶的溝通、聯系,提供糧食市場信息服務,糧食部門積極主動上門收購,解決種糧大戶銷售難題。
5、發展糧食專業協會,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從長遠看,發展糧食專業協會,也是保證糧食產業穩步發展的重要手段將種糧大戶、專業技術人員吸收為會員成立糧食專業協會,實行民辦、民管、民受益,同時依靠協會產業帶動力,切實在技術培訓、農資連鎖、基地建設、訂單生產、產品貯運加工、品牌創建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發揮作用,為種糧大戶提供有效的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真正引導他們與市場有效對接,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
種糧大戶類型較多、情況各不相同,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也各有側重。必須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摸準現狀,建立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并有針對性地制定配套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