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鋼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
(2022年6月18日)
尊敬的陳至立會長,各位代表,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隆重召開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會員代表相聚在現場和云端,共同回顧歷程、展望未來,意義深遠。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科協,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加會議的各位代表表示誠摯的問候!向為科技進步和國家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廣大老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們,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民族復興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多年來,我們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積極地發揮余熱,投身于國家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事業,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言獻策,帶頭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助推作風學風的轉變,引導青年一代堅持理想信念、堅守科研道德、堅定創新報國的決心。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始終堅持團結引領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砥礪奮發,在決策咨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推動科技為民服務等方面發光發熱。第六屆理事會以來,在至立會長的帶領下,全國老科協各級組織發揮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聚焦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和老齡群體,特別是老科學家所關心的科技和社會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至立會長長期領導和關心支持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在至立同志擔任國務委員期間,她親自主持制定并推動實施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6-2020)”,為此后15年我國科技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夯實了基礎;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期間,至立同志積極推動科技領域立法工作,親自率隊開展《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促進相關法規法律和政策的貫徹落實;至立同志主持中國老科協工作以來,親自擔任《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編制顧問組組長,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建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領導老科協不斷地開創新局面。在此,我代表中國科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向至立會長,向老科協第六屆理事會的全體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希望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在新一屆理事會帶領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四個面向”,堅持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找準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結合點、發力點,把實現老科技工作者的價值、愿景作為老科協組織的最大價值體現,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是引領老科技工作者服務“國之大者”。要深刻理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意義,以積極的老齡觀、健康的老齡化發展理念為指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團結引領廣大老科技工作者在繼續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同時,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建功立業新時代,充分發揮老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在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發揮好“傳、幫、帶”作用,為青年人才成長搭建舞臺、言傳身教,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把科技人才的勢能轉化為創新發展動能。
二是持續深化學會的治理體系改革。要擴大聯系服務基層老科技工作者的覆蓋面,強化公共服務供給的能力建設,切實打造“老科協智庫”等“五老”品牌,不斷地豐富內容,形成服務老齡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以老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科技社交場景為依托,加快數字化轉型,在聯系服務老科技工作者機制和效能上實現新突破,著力向中國特色一流學會的目標邁進。
三是強化老齡群體科學普及工作。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要充分響應科技創新在廣度、深度、速度、精度不斷拓展提升的過程中對全民科學素質和科學普及工作帶來的新要求、新挑戰,特別是要對老齡群體在新知識的獲取、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訴求,給予重點的關注,通過加強科技志愿者服務、辦好老年科技大學、提升科普教育水平,幫助老齡群體來克服“知識鴻溝”“數字鴻溝”和“智能鴻溝”。
四是積極參與民間國際科技交流。我們在座的各位老科學家以及科技界的老領導,通常在全球科技領域當中具有著廣泛社會聯系和深厚的人脈資源,應當以此為基礎,保持、延續并拓展民間科技交流和合作。當前我們可以通過視頻對話等形式,以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進一步開展面對面的溝通,面向國際科技界,詮釋我國新時代國際合作的大政方針,增進學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助力高水平的開放合作。
中國科協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老科協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老齡工作會議的精神,切實把老科協工作納入科協工作的總體布局中,發揮“一體兩翼”的組織優勢,廣泛動員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加強與老科協的聯合協作,切實助力老科協加強自身組織建設,竭誠為老科技工作者服務。
同志們!
夕陽無限好,春深更著花。面向新時代新征程,廣大老科技工作者要更加奮發有為、積極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踐行報國之志,銳意開拓創新,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