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一種世界廣泛分布的真菌病害,在大田作物和設施作物上經常發生。在瓜類作物發生尤為嚴重,一旦發生,迅速擴展,難以防治,影響產量和品質。有效防控白粉病對生產優質瓜類作物極為重要。
一、白粉病癥狀及危害
白粉病可以侵染多種葫蘆科作物,包括黃瓜、甜瓜、西葫蘆、南瓜、冬瓜等。
白粉病主要侵染植株的葉片,出現似“面粉”狀的白色粉狀霉層,一般先產生于較老葉片和植株下部葉片,葉片正面和背面均會產生霉層,葉片正面霉層對應的葉片表面會產生黃色斑點,受感染的葉片會加速衰老、枯萎;白粉病也會侵染葉柄和莖稈,同樣產生白色霉層;成熟期的果實也會受到白粉病侵染,果實表面產生白色霉層。
白粉病侵染葉片,葉片過早衰老脫落會導致果實過早日曬或早熟,影響產量,引起品質降低,包括味道變差(甜瓜)、貯藏性能變差(冬瓜)、果皮顏色變差、果柄皺縮(南瓜)等,此外白粉病的侵染也會加劇其它病害的發生,如莖枯病。
二、白粉病病原傳播及流行規律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為子囊菌門真菌,分生孢子在空氣中能存活7-8天,可以借助氣流、雨水、農事操作器具進行傳播。
氣候干燥時,白粉病極易發生,并迅速擴展,從感染到出現癥狀僅需要3-7天,短時間內就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孢子的大量產生及迅速傳播是病害快速擴展的主要因素,干燥的氣候條件有利于孢子的產生、擴散和定植,在相對濕度低于50%時,可持續侵染。病害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0-28℃,在10-32℃條件下都可侵染,田間溫度高于38℃時,病害受到抑制。通常情況下,植株葉片完全展開16-23天后易受到白粉病的侵染。
三、綜合防控措施
1.種植抗病品種。病原菌產生和傳播速度快,選擇抗病品種是有效預防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加強管理。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病菌來源;棚室種植在夏季休棚期進行高溫悶棚,結合藥劑熏蒸,可有效去除棚內病原菌。
3.化學防治。在瓜類作物生長期及時用藥進行預防,要在發病前期或發病初期進行用藥,白粉病一旦大量發生,將難以防治,生產上應堅持每隔7-10天用藥一次,對白粉病有較好的控制效果。可選用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500-3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劑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注意輪換用藥,減少抗藥性產生,多噴灑下部葉片和低冠層葉片。
4.彌粉法施藥防治。可選用中蔬彌粉機搭配中蔬微粉501和502套餐進行噴粉防治,粉劑全棚彌散,對于植株下部葉片、葉片背面的病原菌及空氣中的病原菌都有較好的滅殺效果,有效解決了常規噴霧法難以實現下部葉片及背面藥劑覆蓋的問題,可顯著降低白粉病的發生。
(趙德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