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忠民 趙德萬 /文 張開廠/圖
日前,中國老科協召開了2022年度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表彰大會,在受表彰的“中國老科協獎”名單中,淮安市老科協農業分會戴朝新同志也榜上有名,成為淮安老科協成立34年來,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老科技工作者。
戴朝新同志勵志創新,服務農民,退休后創辦了綠愛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經過6年艱辛努力,應用生態和諧栽培法、集成組合生物技術,創建綠色標準化技術體系,打造高品質的農產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以忠誠為支撐,以大地為畫板,以愛心為畫筆,以科技為墨彩,描繪了一幅綠色淮安生態文明的美麗畫卷。
不忘初心 退休后創辦綠愛加農科公司
1956年8月出生的戴朝新同志,一生與“三農”打交道,對農業、農民、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大學畢業后,擔任過淮陰縣農業局的技術員、副局長,副鄉長,科委副主任,縣蔬菜辦主任,及淮安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書記、所長,還受聘擔任過國內三家涉農企業的高管,是一位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業專家。
2016年8月退休后,作為受黨教育多年的他,立志將自己一生所學的知識及掌握的技能回報家鄉,創辦綠愛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農民兄弟辦件實事,為淮安綠色發展做點貢獻。
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綠色農業發展,其核心是綠色標準的貫徹實施。我國綠色農產品部頒標準分為A級、AA級兩個等級,其中A級標準相對低些,允許限量使用化學投入品和限量農藥殘留,因此不能滿足高檔消費者以及孕產婦、嬰幼兒等特殊人群對高品質綠色產品的需求。而AA級標準高,要求嚴,單位面積產量普遍較低,生產推廣十分困難。為此,戴朝新決定結合本地生產實際情況,研制新的易實施、易推廣的綠色標準,既與部頒綠色標準銜接,又能受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拓展淮安綠色發展的空間與途徑。
目標明確后,他便立刻進入了長達三年的艱苦創作期。三年多時間里,他白天準備素材,晚上靜心寫作,春去冬來,寒來暑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了早日完成目標,盡快出臺新標準,他聚精會神、專心致志,胡須長了顧不上剃,頭發掉了也不以為然,使原本頭發并不富裕的他,秀頂越發明顯。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多的艱辛努力,終于帶來豐碩的回報。
他先后完成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技術書籍11套、290多萬字,繪制了淮安市主要蔬菜品種綠色A+級、綠色A++級標準作業程序“模式圖”190多張,并獲得國家專利8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他獨創的綠色A+級、綠色A++新標準,具有應用性廣、實操性強、普惠性好,可區域性、規模化操作的特點。與此配套,還在國內首創了種植業標準作業程序(SOP),把復雜的綠色生產技術規程轉換為簡單、立體、實用的“模式圖”,實現了綠色農產品生產像工業化產品一樣標準化、程序化生產,進而為面上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心系農民 免費服務推廣綠色先進技術
雖說新綠色標準制定出來了,但要真正落地生根開花見效,成為農民們的自覺行動并非易事。習慣于使用化學農藥、化肥的農民,對改用先進的生物技術,一時觀念轉不過來,加之在使用生物農藥過程中,農民們不懂得組配,導致效果不明顯,也影響了新技術的推廣使用。
為了讓農民們盡快接受新觀念,使用新技術,驗證并感受到綠色生產帶來的好處。戴朝新從創新推廣應用方式入手,組建了由10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參加的“淮安市A+級綠色技術聯盟”,涉及水稻、蔬菜、冬棗、葡萄、草莓、紫芽青蘿卜等多個產品、品種,累計實施面積3600多畝。依托技術聯盟這個平臺,開展示范推廣,技術培訓,同時推出了一系列免費服務項目:
——免費提供技術服務。這幾年,戴朝新及其公司核心技術骨干的主要精力、時間,都用在了將技術送到田間、大棚、農場主手中,每年要舉行近10次技術培訓班,培訓800~1000人次,免費發放標準化書籍、手冊、技術材料、SOP圖近萬份。
——免費提供綠色生產資料。公司為農民們組配生物農藥、提供黃色粘蟲板、藍色粘蟲板,嚴格監管田間生產作業全過程,做好全程田間農事作業記錄。
——免費提供產品銷售服務。既為聯盟成員提供營銷文案的策劃設計、標簽設計、包裝設計,做到基地有展牌,產品有標準、有包裝、有標簽、有商標;又為其優化經營模式,開拓多元化經營思路,加大現場采摘、營銷推廣的力度。
——免費提供營銷宣傳服務。公司為聯盟成員的產品在“綠愛加”多個微信群、公眾號里宣傳,在“綠愛加”小程序平臺進行營銷,還6次組織召開產品營銷對接會,參加市級以上展銷會5次,實現營銷與消費者面對面。
——免費為其提供產品檢測。為了檢驗新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對產品質量的影響,近幾年為聯盟成員提供冬棗、香血糯、粳米等產品第三方專業機構檢測12次,檢測結果表明,全程執行A+級、A++級標準生產的產品,均未檢出農藥殘留。
6月9日,筆者隨戴朝新去淮陰區漁溝鎮陶營村家庭農場采摘甜瓜,打算參加第二天市政府“淮安第一食堂”的綠色食品展銷,在甜瓜大棚里,戴朝新親手將剛剛制作好的精美產品標簽,交給相經理,并當面進行了操作演示,如此細致周到的服務,在公司已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戴朝新用愛心、真心為農民服務,終于打動了農民兄弟的心,贏得了人們對其新技術的信任感,傳統型生產模式正在向生態型生產模式轉變,生產過程中增施有機肥,不使用化學除草劑,不使用化學農藥,不使用激素,已成為聯盟成員的新觀念和自覺行動。
奉獻余熱 傾心描繪綠色農業美麗藍圖
戴朝新通過建立綠愛加綠色技術聯盟,提供綠色生產免費服務,成功推廣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給聯盟成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因采用綠色標準生產,減少了環境污染,突顯了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為美麗淮安綠色農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聯盟單位嚴格執行“綠愛加”標準生產,應用組合生物技術,2020年至今,戴朝新指導的農場、合作社,冬棗、香血糯、南粳9108等產品,未檢出農藥殘留,產品品質明顯提高,外觀、口感、風味有了明顯的改觀。
地處淮高鎮大福村的顧同香“老鄉冬棗”家庭農場,占地18.72畝,實施新標準、新技術后,畝產達2203斤,畝增經濟效益3850元。戴朝新指導他改變營銷方式,擴大采摘銷售,這幾年一到收獲時節,門庭若市,面前南北路上停滿前來采摘的車輛,產品受到消費者的熱捧,還被推薦為市第八次黨代會品鑒水果。
李國雷的“晶品田園農場”,生產淮安特色紫芽青蘿卜22畝,以往每斤最高才賣1.5元,通過生態技術生產后,如今批發價每斤3元,畝產效益增加4000~5000元,成為暢銷市內外的“綠愛加”特色品牌產品。
淮陰區王明寶家庭農場種植草莓33畝,采用綠色生態生產模式后,草莓上市期提前20多天,前期價格30~40元/斤,草莓平均畝產值2.0~3.8萬元,“明寶草莓”還成為蘇果超市專供產品。
聯盟成員生產的冬棗、青蘿卜、葡萄、草莓、粳米等10多個特色農產品,由于統一使用了由戴朝新設計提供的包裝、標簽、商標,改變了以往無包裝、無品牌、無商標的情況,產品知名度大大提高,進而促進了產品的銷售。綠愛加“老鄉冬棗”、“紫芽青蘿卜”等除了在本地熱銷,還遠銷到浙江、上海、江西、西安、北京、深圳等地。
談到綠色標準落地生根,綠色生產帶來了農場主“產品綠、產銷旺、效益好、農家樂”的可喜變化,戴朝新臉上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情地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深愛腳下這片土地,我的事業始終在農業,我將為此奉獻我的余生。”
面對獲得“中國老科協獎”的榮譽,他嫣然一笑,表示要低調做人,務實做事。下一步,他們將開發以稻米產業為主的功能型食品,為提升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實現稻米產業提質增效、跨越式發展,再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