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縣老科協 曉東 鴻飛
在淮安市盱眙縣有一位扎根基層、情系“三農”、堅持科普惠農興村的優秀高級工程師、縣老科協會員王曉鵬。
王曉鵬作為高級工程師,他積極投身農業一線,扎根田間地頭,堅守“三農”情懷,始終做到為農業謀發展、為農民謀幸福、為鄉村謀振興。
蝦稻共生,特色創新
二十七年來,他一直默默地堅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充足的干勁投入到振興鄉村中去,一如既往地長期深入農村一線塘口田頭,盡心盡力地指導廣大養殖戶做好龍蝦養殖擴大面、提質和增效工作。
2015年初,王曉鵬立足盱眙縣“兩水一分田”的資源優勢,開啟“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新模式。他深知,農業企業帶頭示范、干出效益,迅速打開新模式推廣局面,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他的不竭努力、不懈勸說下,盱眙新時代農業在穆店鎮永華村建起了900畝蝦稻共生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王曉鵬懸著的心終于踏實了。2015年,永華村畝均產出水稻520公斤、龍蝦126.8公斤,每畝增收2600元。
脫貧攻堅,重擔在肩
新四軍軍部舊址所在地——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時集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區,也是江蘇省重點脫貧攻堅的鄉村。全村共有農戶203戶,多年來,村里有個別農戶在秋收后利用空茬稻田養殖龍蝦,但絕大部分農戶依然選擇留空茬到第二年再翻耕插秧。
王曉鵬主動請纓,幫助時集村村委會成立“樹龍稻蝦種養農民合作社”,利用業余時間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動員低收入農戶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業務主管部門的牽線搭橋下,王曉鵬攜手上海海洋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一起編寫《盱眙縣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技術指導手冊》、《蝦稻共生綠色種養高產高效管理模式圖》并不斷修正完善、翻印6000余冊免費發給全縣種養殖農戶,把他在一線摸爬滾打、不斷總結完善的種養殖技術,一招一式毫無保留地用“土專家”樸素的語言傳授給蝦農們。通過引導、培訓、推廣蝦稻共生模式,時集村第一批農戶嘗到了稻田養蝦的甜頭,農民增收致富、貧困戶穩定脫貧,其他村民們也開始紛紛效仿。由于蝦稻共生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一年高于一年,2020年,時集村興建了龍蝦交易市場和農產品電商新零售中心。今天的時集村,不但集體經濟收入得到了很大改善,全村年人均收入也提高了11600元,實現了全村脫貧。時集村的發展經驗被江蘇省紀委監委總結為“時集模式”,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成功典范。
抗擊疫情,科學指引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盱眙龍蝦養殖業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管理跟不上、飼料供不上、物資運不進等等,事關全縣65萬畝蝦稻田、5000戶養殖戶,王曉鵬帶領漁業戰線的同事們無懼風險,毅然擔起堅守農業抗疫第一線的任務,戰斗在龍蝦養殖抗疫突圍戰的最前沿。他通宵加班編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盱眙縣蝦稻共生生產管理指導意見》,提供了涵蓋稻田工程、蝦苗投放、巡田檢查等蝦稻共生全過程10個生產管理環節的技術指南。發布當天,第一時間通過盱眙縣龍蝦、河蟹水產養殖微信群、漁業科技入戶指導員工作群等信息化平臺發送到一線養殖戶的手機上,指導疫情期間科學合理安排養殖生產。 “現在買不到肥水產品,還有其他辦法可以肥水嗎?”“因為疫情管控耽誤了塘口管理,有哪些補救措施?”王曉鵬的手機成了“熱線”,時刻保持24小時接聽暢通,隨時為全縣龍蝦養殖企業、大戶們提供技術咨詢。他不間斷地通過8個水產養殖QQ群、微信群線上輸送蝦稻共生養殖科技知識,力爭將養殖戶的損失降到最低。為農業企業、養殖農戶協調辦理農資調運綠色通行證218張,聯系龍蝦、河蟹等春放苗種300余噸,組織銷售成品龍蝦128噸,確保了盱眙蝦稻共生生產能力不受損、產業規模不減少、養殖時間不耽誤、產品質量不下降。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王曉鵬通過連續近五年的努力,在全縣12個鎮街建立了蝦稻共生農業科技示范片、示范點,組建鎮街科技志愿服務團隊,進村入戶到塘口田頭開展龍蝦養殖公益技術指導服務。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科普大篷車進鎮街、全國科普宣傳周、全國科普日、農技耘App等服務平臺,精心組織開展科技志愿活動服務盱眙龍蝦產業發展。在領導和同事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先后引進建立了揚州大學張洪程院士工作站、上海海洋大學博士工作站、省農科院黃花塘鎮蝦稻共生博士工作站、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盱眙龍蝦種苗繁育中心等全國一流技術研發團隊,打造盱眙龍蝦產業研發新高地。2020年4月,以蝦稻共生為產業核心的貫穿淮河等6鎮街的盱眙縣10萬畝連片基地獲農業農村部批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五年來,王曉鵬牽頭組織了36場室內外“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殖”教學培訓,傳授推廣省級水產三新工程、掛縣強漁富民工程、省級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稻蝦)、亞夫科技服務等項目實施所取得的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模式,參訓農民達2300余人次。
榮譽永遠屬于辛勤耕耘的人
王曉鵬和他服務千家萬戶的蝦稻共生產業事跡很快被中央電視臺《致富經》、《聚焦三農》、東方衛視《中國長三角》、《學習強國》、《農民日報》、《今日頭條》、《淮安日報》、淮安電視臺等平臺欄目相繼報道。他個人也先后被中國科協、財政部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農業農村部表彰“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表彰“全國漁情信息采集工作優秀信息員”、中國科協授予“2019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志愿者”、江蘇省文明辦授予“江蘇好人”等多項榮譽。
今年,他又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志愿者”稱號,是江蘇省唯一受此表彰的科技志愿者先進個人,全國共10人獲此殊榮。